预估游客人数:今天 452人明天 366人后天 398人
英文
韩文
咨询电话:0350-8946831
团队接洽:13903506075
投诉电话:0350-8946729
急救电话:0350-8946968
您当前的位置:主页 > 景区资讯
汾河文化旅游连环画系列丛书(三)——天柱大将军尔朱荣
作者:天柱山来源:静乐县天柱山旅游景区发布日期:2020-08-22查看次数:629


前  言


静乐县位于晋西北黄土高原汾河上游,是一座千年古县(西汉置县),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早在旧石器时代就有人类活动,史上曾是胡汉交锋的边关要塞,素有“静乐安则太原安,静乐危则太原危”之称。从战国到隋唐,一直作为屯兵练武的重要基地,乃至解放战争时期的革命根据地,是三晋甚至中华文化文明的发祥地之一。


静乐地理位置优越,山清水秀,人杰地灵,气候温凉,物产丰富,名胜古迹众多,具有独特的自然风光和人文景观。



为了让外界人士和游客更多了解静乐,认识和感受静乐,我们广泛搜集资料,编制了《汾河文化旅游连环画系列丛书》。在编制过程中,受到了各级领导的大力支持和帮助,在此一并表示感谢;同时,由于文化水平局限,难免有不足之处,敬请各位领导和读者提出宝贵意见,以便日后修正。


静乐县天柱山景区旅游开发有限公司

内 容 提 要


北魏时期天柱大将军,大都督、大丞相、太原王尔朱荣,因其高祖尔朱羽健随圣驾平定晋阳、中山,论功赐秀容川(今静乐汾河川)方圆三百里的地盘作为封地,家居于此长为世业。从此之后,尔朱家族便在今汾河川一带世代发展。到尔朱荣的父亲,尔朱新兴时已成富族,常与尔朱荣行走于牛马之间,并带他到附近的天池(今分水岭马营海)狩猎。


尔朱荣,北秀容人,世居汾河川汾水与碾水交汇处(今天柱山间)。又因高祖羽健定居时,在风调雨顺、地肥水美的山中,被所养之狗舔出甘甜清冽的泉水,名曰狗舐泉。后来人们为了纪念尔朱荣的功德,更名为天柱龙泉,至今保存完好,是静乐八景之首。



尔朱荣生于斯、长于斯,功成名就之后,为了报答曾经生活和战斗地方的哺育之恩,于是将自己的封号“天柱大将军”赐予此山,以示永志不忘。


人们为了纪念尔朱荣在汾河川根治水患、击败叛贼的丰功伟绩,在以他封号命名的天柱山立庙供奉,称天柱大将军庙或明惠王庙,民间也叫龙王庙,历代祭祀,香火传承。今天我们站在历史发展的角度,记录的只是天柱山过往的史实,忠与奸且留于后人评说。这一供奉之地是我国唯一一处以天柱大将军尔朱荣为主题的场所,弥足珍贵。



1.“汾碾交流处,青天一柱悬”,在今山西省忻州市静乐县城南汾河、碾河交汇之处,一山突起,高耸如柱;拔地撑空,直刺苍穹;群山俯首,横贯数里;耸入云端,宛如屏风,名曰天柱山,与安徽南天柱山并称中华南北两天柱。


2.在那风云激荡五胡乱华的岁月里,中国北方草原深处一个游牧民族——鲜卑族正在悄然兴起,逐渐从蒙古高原侵入中原大地,踏上中国历史的舞台。鲜卑族是一个古老的游牧民族,一直从贝加尔湖、大兴安岭一带,游牧到雁门关外,拓跋力微是这一部落的领军首领。



3.在北魏建国时期,尔朱家族功勋卓著,“尔朱”是复姓。据《尔朱绍墓志》、《尔朱袭墓志》中铭记:“其先出自周王虢之后,因为郭氏,封居秀容,酋望之胤,遂为尔朱。”可知“尔朱”源于姬周之族,后为虢国之裔,再后徙太原郡汾阳县(今静乐),为秦汉郭姓之宗。因年长日久,依所居地尔朱川(今朱家川)之名为姓氏。




4.登国初(386),不仅尔朱家族带领部落游牧,就连建立北魏的皇族拓跋氏也不例外。因为游牧民族逐水草而居,迁徙不定,不利于管理和统治,而且一旦聚集,又会拉帮结派,争抢掠夺,甚至叛乱,流血牺牲不可避免,消耗了部落的力量,迟滞了国家的发展。




5.魏太祖道武帝(拓跋珪)时期,采用“离散部落、分而治之”的办法,将各族部落分散管理,融入其他部落领地,让他们“分土定居,不听迁徙,其君长大人皆同编户”。




6.这个“分而治之”之策,将一个有着血脉传承联系的游牧部落,离散分居各地,这样人生地不熟,力量大大削弱,再也无法集中,更不能进行大规模叛乱,只好励精图治,笼络民心,蓄谋发展。




7.离散后的部落再也不能游牧,只能呆在自己封地内,从事放牧和农耕。此时,游牧民族的性质已经发生改变,尔朱氏族沿袭几世的“酋帅”,变成了一方的“领民酋长”。




8.领民酋长所领之民不仅是本族之人,还有这一封地内的其他民众,包括胡汉各族乡民、牧民,以及商业、手工业者。




9.让道武帝始料不及,虽然解决了部落纷争等一系列燃眉之急,却因此也埋下不少祸根,个个成了诸侯王国,偏居一方、积蓄力量、逐步壮大,成为威胁北魏王朝的心腹之患。然而也正是这个“分而治之”,才让尔朱家族有了固定的领地、配套的设施、成群的子民,成为一股不可抗衡的力量。



10.尔朱荣,字天宝,北秀容人。他的祖先居住在尔朱川,便以川名为姓氏。高祖父羽健,登国初年(386)任领民酋长,率领契胡武士一千七百人跟随圣驾平定晋阳、中山。天兴元年(398),因功被太祖道武帝拓跋珪授为散骑常侍,举家定居在秀容川。皇帝下诏划出方圆三百里的地盘封给他,让他长为世业。




11.北魏太祖一开始想南秀容川原野肥沃,打算让尔朱羽健在他立功之地安居乐业。羽健却说:“臣家世代奉随国君,侍从圣驾左右。北秀容(今静乐一带)既然也在分封之内,又靠近京师,臣哪能因封地贫脊与否,迁居远地而与我皇分开?”于是,太祖便答应了他的请求。




12.尔朱羽健,于世祖太武帝(拓跋焘)时谢世。尔朱荣曾祖郁德,祖代勤,相继任领民酋长。代勤以皇帝外亲加上屡次征战有功,皇帝又加他百年之荫,升任立义将军。代勤对百姓慈爱有加,对乡民恩重如山。高宗文成帝(拓跋濬)末年,朝廷封他假宁南将军,任肆州刺史。高祖赐予他梁郡公爵位。




13.尔朱代勤因年老还乡,朝廷每年赏赐他布帛百匹,九十一岁时去世。死后,朝廷又赐给他帛五百匹、布二百匹,赠予镇南将军、并州刺史,谥号庄。孝庄(元子攸)初年,尔朱荣因有辅佐拥戴皇帝的功绩,代勤又被朝廷追赠为太师、司徒公、录尚书事。




14.尔朱荣父亲新兴,高祖孝文帝(拓跋宏)太和年间继任为酋长。家中豪富,财物充足。新兴曾经行于马群之间,看见一条白蛇,头上长着两只角,游动在马群前面。新兴觉得很奇怪,对它说:“你如有神灵,就让我的牲畜兴旺发达。”此后,新兴治下牛羊之类,日见滋盛。牛羊驼马,色各为群,不计其数;粟谷麦黍,收成极好。




15.朝廷每次征战时,新兴就奉献他养的私人马匹,还备好军粮,以补军需。高祖孝文帝嘉赏他的行为,命他为右将军、光禄大夫。都城迁到洛阳之后,皇帝特许他冬天在京,夏天返乡回部落。期间,孝文帝拓跋宏对他关爱有加,曾于秀容下马(今静乐县下马城),阅览边防,修筑城堡,后人称之为下马城,至今遗址和村名尚存。




16.新兴每次入朝,一众王公贵族竞相以珍珠、玛瑙送给他,新兴则以名马作为回报。后转任散骑常侍、平北将军、秀容地区(今静乐汾河川一带)第一领民酋长。新兴每年春秋两季与妻子孩儿们一起在川泽之间巡阅畜群,并围山打猎借以自娱。新兴因年岁已高,请求孝明帝(元诩)传爵位于儿子——尔朱荣。




17.朝廷答应请求后,孝明帝正光年间新兴去世,享年七十四岁。朝廷赠他散骑常侍、平北将军、恒州刺史,谥号简。孝庄初年,朝廷又赠他假黄钺、侍中、太师、相国、西河郡王称号。




18.尔朱荣皮肤洁白,容貌姣美,幼年时便神机妙算,断决明达。长大后,喜爱打猎,每次设围誓众,就按军阵训练的做法,号令严肃,无人敢稍有犯越。




19.秀容地内有池三所,都在高山上,水清亮,深不可测,相传曰祁连池,北魏时称为天池。尔朱新兴曾与尔朱荣一起在池边游玩和狩猎(今分水岭马营海),突然听到箫管鼓竹的声音,新兴对尔朱荣说:“古来相传,凡是听到这种声音的人都可官至公辅。我今年岁已高,这征兆当在你身上应验。你要发奋。”




20.清代国学大师李锡书《锦官录》载:“静邑境内有池三所,一在芦芽山上,一在县北分水岭,一在县南天池店,静乐在秀容界内,尔朱川亦在其地,至于尔朱荣为静乐人,无疑也”。这三所天池将他祖辈活动的位置,牢牢锁定在广袤的静乐大地。他不知疲倦地保佑着这片古老而神秘的地方,世代相传。




21.西汉高祖元年(206),静乐为汉太原郡汾阳县;而在北魏道武帝将秀容之地封给尔朱羽健时,静乐已属秀容范围;再到世祖太武帝(拓跋焘)太平真君七年(446),静乐以尔朱荣父亲之名归属肆州新兴郡平寇县。




22.尔朱荣从小生活在静乐,尔朱家族自高祖尔朱羽健来到静乐汾河川、天柱山一带活动时,在风调雨顺、地肥水美的地方被所养的狗舔出了甘冽的泉水,名曰狗舐泉,也称天柱龙泉。至今保存完好,是静乐八景之首。




23.山野狩猎是尔朱荣训练军队最直接最有效的方法,法禁严惩是尔朱荣保持军队战斗力的重要途径。生长于北方的少数民族,习惯围栏狩猎,不精于耕作。在他们看来,战争与狩猎的目的是一样的,只不过获取的猎物不同而已。




24.尔朱荣继承“契胡第一领民酋长”爵位后,任直寝、游击将军。肃宗正光(520—524)年间,四方兵起,尔朱荣发挥其军事才能,建功立业、报效国家的机会降临。于是,他及时抓住机遇,“遂散畜牧,招合义勇,给其衣马”,开始了他的戎马生涯。




25.尔朱荣在红日照耀的日子里,和自己的兵勇骑着高骏的战马,徜徉汾水河畔,奔马疾驰,浪花飞溅,挥鞭一发,威风凛凛地从静乐大地迈向人生的战场,剿灭秀容川及并州的几股叛乱作俑势力。朝廷闻讯后,升迁他为直阁将军、冠军将军,命他为朝廷效力。




26.尔朱荣参加的第一次战斗,就是在孝明帝(元诩)正光四年(523)四月,跟随都督李崇与侵略魏北部边境的蠕蠕主阿那瓌作战。他带领刚组建的四千兵马,随同都督的十万大军,一直追打阿那瓌到戈壁大漠之外。




27.世宗宣武帝(元恪)景明三年(502)八月,秀容内附胡民乞扶莫于攻破郡城,杀了太守;正光五年(524)八月,南秀容牧子万于乞真也开始反叛,杀了太仆卿陆延;戊戌,莫折念生遣都督窦双攻盘头郡(嘉陵江西长峰镇南),东益州(今陕西略阳县)刺史魏子建遣将窦念祖讨之,斩双,擒斩千余人;并州牧子素和婆崘崄也乘势造反。




28.这一系列反叛都被尔朱荣率领训练有素和灵活机动的骑勇,运用阵法演变和地理地貌相结合的方法前后所镇压。内附叛胡乞、步落坚胡刘阿如等作乱瓜肆,敕勒叱列步若在沃阳(今内蒙古凉城县西南)造反,也都被尔朱荣集团军所消灭。




29.因功绩,孝明帝封尔朱荣为安平县开国侯,食邑一千户。之后又加授他为通直散骑常侍。孝昌二年(526)三月,敕勒的斛律洛阳在桑乾西叛乱,与费也头牧子互为犄角,前后策应,尔朱荣率领骑兵在深井打败斛律洛阳,将牧子费也头流放到黄河以西。




30.肃宗加封他为平北将军、光禄大夫、假安北将军,任北道都督。不久又升武卫将军,很快又加使持节、安北将军、都督恒朔州讨虏的各路大军、假抚军将军、晋封博陵郡公,又增食邑五百户。




31.尔朱荣率领大军到肆州时,肆州刺史尉庆宾怨恨他,紧闭城门不出。尔朱荣大怒,攻下城池,便让他的堂叔尔朱羽生任肆州刺史,在秀容把庆宾抓起来。这时尔朱荣兵威旺盛,朝廷对他此次举动也无可奈何。随后,朝廷又命他为镇北将军。




32.“北捍马邑,东塞井陉”,名动一时的北方枭雄尔朱荣,晋升为大都督、紫金光禄大夫、仪同三司。武泰元年(528)四月,因年仅19岁的孝明帝(元诩)突然驾崩,尔朱荣勃然大怒,声称肯定是郑俨、徐纥做的手脚,他与元天穆商议带兵入京,拯救朝廷,讨伐逆贼,安定局势。


 


33.尔朱荣上表直陈之始,派遣侄子尔朱天光、亲信奚毅以及仓头王相进入洛阳,让他们与自己的堂弟尔朱世隆一起秘密商议废立之事。天光见到长乐王元子攸,陈述尔朱荣的意愿后,他表示赞同。于是尔朱荣便依当朝惯例浇铸六个王子王孙铜像占卜,结果只有元子攸铜像浇铸成功。




34.建义元年(528)四月十一日,尔朱荣拥立元子攸为敬宗孝庄帝,庄帝下诏任命尔朱荣为持节使、侍中、都督中外诸军事、大将军开府兼任尚书令、领军将军、领左右、太原王,食邑二万户。至此,尔朱荣权倾朝野,位极人臣。十二日,文武百官都在行宫朝拜皇帝。


 


35.孝文帝的孙子孝明帝元诩,被自己的亲生母亲胡太后毒死之真相大白。尔朱荣极为愤怒,于是率兵讨伐。十三日,在他人的蛊惑下,尔朱荣派兵将胡太后和幼帝元钊抓获。死到临头的胡灵太后,还对尔朱荣多有陈说。尔朱荣拂袖而去,将胡太后和三岁的傀儡皇帝装入笼中投河淹死。




36.而后以祭天为名,邀请朝中百官到河阴之陶渚(今河南省孟津县东),将文武百官二千余人以铁骑包围。那群高居庙堂之上的王公贵族们从来没有见过这样的场面,一个个吓得目瞪口呆,只能眼睁睁地等待着死亡的到来,没有被杀死的也被这种阵势所吓死。 


 


37. “飞矢交加,屠戮殆尽”,他们临死也难以相信这场屠杀竟然会如此丧心病狂。尔朱荣纵兵杀死了丞相高阳王雍、司空元钦、仪同三司义阳王略等两千余人。尔朱荣诛杀胡灵太后、幼主元钊和朝士之后,其手下士兵群情激奋,三军高呼:“元氏既灭,尔朱氏兴!”这就是史称的“河阴之变”。


 


38.河阴之变后,权臣纷起,皇室失势,天下大乱,生灵涂炭。由于尔朱荣将北魏洛阳政权中的达官显贵消灭殆尽,骂名因此滚滚而来,他也由匡扶北魏的名将变成了乱臣贼子。他深知和北魏皇室没有了调和的可能。 


 


39.尔朱荣已有篡位企图,但是天下未定,属下意见不一,怕众人不服气,而且他又很迷信,便派人铸自己的金像。但“四铸未成”,一个尔朱荣信任的巫师也规劝他说:天时人事,都不成熟!尔朱荣自认犯下十恶不赦之罪,于是重新迎孝庄帝还宫,“望马首叩头请死”。




40.北魏初期(398—492)国都平城(今大同)时,为了拱卫都城,不受北方柔然族的威胁,太武帝拓跋焘(449)大破柔然之后,在平城沿北地区东西方向设置了六个军事要点(即:沃野镇、怀朔镇、武川镇、抚冥镇、柔玄镇和怀荒镇),史称六镇,由军镇将领直接统领北方。




41.镇戍六镇的成员,初期大多为拓跋族人和中原强宗子弟,北魏孝文帝拓跋宏(元宏)于493年南徙洛阳后,把一些判刑的罪犯“恕死”,“徒充北蕃诸戍”充当“边戍之兵”,镇兵与罪犯谪配者同列,使镇兵的身份地位下降。




42.到北魏中后期各方矛盾激化时,这些事就成了导火索。在内有权臣执政、阉党横行,在外有六镇起兵、强敌犯境,北魏王朝已是乱象丛生,危机四伏、摇摇欲坠。




43.公元528年9月,尔朱荣听说最大的敌人葛荣统领起兵造反,于是上书请求北伐,庄帝批准。尔朱荣立即亲率精锐骑兵七千人,每骑备有副马(一人二马),换马不换人,日夜兼行,飞奔疾驰,穿过滏口,直扑河北大平原,解邺城之围。




44.葛荣横行河北之地历时已久,统领军队三十万人,又听说尔朱荣这点人马,大喜于色,十分轻视。




45.岂料尔朱荣这时表现出非凡的军事才能,他先派兵埋伏于山谷之间,准备出其不意地袭击敌人。又分配督将每三人为一组,编成几百组骑马勇士突击队,马尾拴上树枝,扬鞭四跃,扬尘鼓噪,擂鼓呐喊,使对手不知已方虚实。又发给兵士每人一根棒子,安置在马鞍侧,以便近击。




46.同时为了防止兵士贪功,割首求赏,他下令战后不以人头封赏,只以大胜为准。随着尔朱荣身先士卒冲入敌阵,数千名精骑一齐左冲右突,来往挥击,硬将葛荣的三十万大军打散。




47.随后尔朱荣回过身来,集中所有精兵杀向葛荣的中军,将士们情绪高昂,内外夹攻,大破葛荣的军队,生擒葛荣,俘虏了全部士卒。



48.七千精兵对阵几十万大军,如入无人之境,三军之中夺取最高统帅项上人头,如同探囊取物,这场战役被后世史学家称之为“以少胜多”最典型的战例。



49.尔朱荣“大破葛荣”后,投降的士兵甚多,无法管理,但他智慧超群,别出心裁。他首先下令将降兵就地遣散,随他们所去,数十万人马一时散尽,大家为之称赞。待他们走出百里之外后,尔朱荣才收拢处置,分别编组,充实部队,对俘虏将士的头领量才录用。


 
50.永安二年(529),北魏内乱,面对内外联合势力的进攻,尔朱荣再次整顿朝政。四月,北魏宗室北海王元颢逃到南梁,向梁武帝萧衍求救。南梁封他为魏王,并派将军陈庆之率军护送元颢回国即王位。



51.梁王萧衍派陈庆之率兵七千人,护送元颢回归洛阳。元颢自称北魏帝王,陈庆之作为盟军,与元颢诸军共同前进。凡有战争,以元颢诸军为头阵,陈庆之继而进之,反抗者见元颢称帝,多归降之。孝庄帝大为惊恐,弃城北逃,陈庆之和元颢率七千白袍子弟,浩浩荡荡开进了洛阳。


 


52.尔朱荣听到庄帝北逃的消息后,立即乘驿车到长子觐见庄帝,一路调兵遣将。庄帝便不再北逃,命尔朱荣为前锋,讨伐元颢。几十天内,尔朱荣集结了大量兵力,准备了众多木筏,从马渚渡口扑向南岸。在六月十六日发动总攻,挥师渡河,直取洛阳,取了元颢首级。



53.尔朱荣大军自北中郎城南攻洛阳,陈庆之只能防守不能出击。尔朱荣攻占了黄河南岸,陈庆之在北方完全失去了自己的领域,只好东撤准备回建康。尔朱荣又亲率大军向东追赶陈庆之,在登封一带过河。



54.尔朱荣的铁骑如洪流滚滚,不断袭扰陈庆之的部队,只追不战,趁陈庆之军队在河岸各半时,尔朱荣大军发起攻击。陈庆之渡河部队无法上岸作战,死于流矢,葬身黄河。此时天时地利交袭,洪水泛滥,部队被消灭殆尽,全军覆没,只有陈庆之一人逃脱。




55.尔朱荣再次挽救了北魏,消灭了元颢,把皇位交还给孝庄帝元子攸。皇帝在“柱国大将军”(国之柱石)的基础上,又加封他为“天柱大将军”(天之柱),封食邑二十万户。




56.尔朱荣又因战功得到朝野的敬畏,北魏的政权又落入尔朱荣的手中。这时的尔朱荣,一方面广招义勇,继续镇压反抗势力;另一方面在降兵中招降纳叛,量力授用,如高欢、宇文泰、侯景、李虎、杨忠等人,后来都成为了他的得力将领。




57.孝庄帝外受尔朱荣压制,内受皇后(尔朱荣之女尔朱英娥)的欺凌,一直闷闷不乐。鉴于河阴屠杀的暴虐,衷心早已忍无可忍,为了个人安危,也为了北魏百年基业,既不再坐以待毙,就想诛杀尔朱荣。



58.为下一步行动做准备,尔朱荣又申请入朝。堂弟尔朱世隆探到庄帝举动有异,就派人写个匿名贴子:“天子与杨侃、高道穆密谋,要杀掉太原王。”然后由他呈送给尔朱荣。尔朱荣狠狠吐了口唾沫:“世隆真是胆小鼠辈,谁敢有生杀我的念头!”他的妻子也劝不要去洛阳,但他未听。




59.此时四野盛传,孝庄帝要杀尔朱荣。尔朱荣一听,捋须嘿嘿一笑说:“借他个胆子,他也不敢!”进朝后,他当笑话讲给孝庄帝听,准备敲山震虎。而孝庄帝听后,笑道:“外人告云,亦言王欲害我,我岂信之?”尔朱荣一愣,尴尬地笑笑,退朝回府。


 


60.之后,尔朱荣每次入朝觐见,左右随从不过数十人,还都是赤手空拳。而帝党刺杀尔朱荣的行动却在加紧进行。一次,孝庄帝命杨侃等十余武士埋伏在明光殿东。当天尔朱荣和元天穆一同入宫进食,但未吃完就起身告辞,杨侃等从东厢台阶上殿,见尔朱荣、元天穆已经走到大庭,没有来得及动手。


 
61.孝庄帝恐夜长梦多,决定早作行动。元徽献计,以皇后生太子为由,请尔朱荣入朝。庄帝心中犯嘀咕:“皇后怀孕才九个月,这么说行吗?”元徽说:“妇女不足月产子的事很常见,大将军肯定不会怀疑。”孝庄帝便派元徽到尔朱荣府上传话,同时再次布置了武士。

 
62.尔朱荣正在府里与元天穆玩赌戏,听说皇后产子,高兴坏了。元徽摘下帽子放在手里,两旁官员不停地道贺,更让他坚信喜事临门。立即拉上元天穆和长子尔朱菩提,带着三十来个随从进宫。



63.永安三年(530)九月二十五日,孝庄帝埋伏兵士在明光殿东序,声称尔朱皇后刚刚生下太子。皇宫内文武百官络绎不绝道贺,祝贺尔朱荣荣升为外公。




64.凡是参与暗杀行动的都很恐惧,孝庄帝脸色苍白,直到喝了一碗酒之后脸上才有了点血色,慢慢镇定下来。起先尔朱荣并不起疑,和元天穆等随从进入宫殿。庄帝坐在东厢下,面向西;尔朱荣、元天穆在御床西北的小床上,面南而坐。




65.此时,元徽进殿,刚刚行礼毕,然而就在这一刹那,忽见光禄卿鲁安等持刀侍卫从东门冲来。尔朱荣心知不妙,手无利刃。忙冲向孝庄帝,想抓他做人质以自保。还没等他动手,孝庄帝就抽出所藏千牛刀直刺入腹中,一代英雄应声毙命,时年三十八岁。




66.众侍卫举刀乱砍,亲信元天穆也死在乱刀之下,跟随尔朱荣入宫的十四岁儿子尔朱菩提也被伏兵所杀,大殿门口的随从们也全部赔上了性命。一代英雄尔朱荣做梦也没想到,自己的至戚女婿,一个23岁的君王竟敢出此狠招。




67.孝庄帝诛杀了尔朱荣之后,仍为他的后裔加官进爵。但庄帝的噩梦并没有结束,尔朱家族进行了疯狂的报复。从此,北魏政权便失去了中流砥柱,走上了衰败之路,短短几年北魏政权便垮台。北方又陷入战乱之中,最终,于永熙三年(534)分裂为东魏和西魏两个政权。


 


68.尔朱荣的一生,直接影响了中国历史的进程。如北齐的奠基者、开创者高欢,北周的建立者宇文泰,隋朝开国元勋杨坚之父杨忠,唐高祖李渊的祖父李虎等,这些将领都出自尔朱荣军事集团,他们的后人相继成为后世之君。




69.尔朱荣是一位绝世的军事家,堪称英雄豪杰。北魏中后期天下大乱,他在短时间内几乎讨平了所有叛乱,战功赫赫,功高盖世,成为一人之下万人之上、武艺超群的杰出将帅。


 


70.静乐是尔朱荣及尔朱家族生活和战斗过的地方之一。曾经在北魏政权的中心腹地有一座山,它以一位大都督、大丞相、太原王、天柱大将军尔朱荣的封号而命名为天柱山,被《中国名胜词典》载入史册,名扬天下。


 


71.如果没有特殊的历史渊源,尔朱荣不会用他的封号去封禅一座山,也不会无缘无故地以一座山名与自己的封号相应,这说明这座山与尔朱荣有着特殊深厚的感情;如果尔朱荣没有卓著的战功,也没有深爱他的父老乡亲,老百姓是不会永留山名和狗舔泉的。




72. 同时,尔朱荣还在家乡汾河川(今静乐)一带治理水患,维护安宁,造福乡民。当地百姓为感其恩德,便在天柱山修庙供奉,《元一统志》、《永乐大典》等史书中,均有记载。




73.一代枭雄,一位豪杰,只能把自己生活战斗中心地带的名山圣水,作为标志加以命名,永志不忘,才能报答它们对自己的养育之恩。东碾河衣袖一挥,甩出一派妩媚;汾河水浪花滔滔,讲述流传久远的故事;天柱山松涛阵阵,见证着这里曾发生的一切。




74.擎天一柱,顶天立地,天柱山当之无愧也。天柱山植被茂盛,山上林木参天、雨量充沛,山下波涛汹涌,山前地形开阔,便于屯兵练武。汾河两岸水草丰美,宜农宜牧,有利于囤积粮草。静乐大地,风调雨顺,连年丰收。


 


75.尔朱荣作为北魏王朝杰出的军事家,有超群的眼光,将大本营安插在兵强马壮、粮草充沛之地,依山傍水,据险可守,进可长驱直入,退可以逸待劳。亲将自己的封号赐给汾河东岸这座山,奠定了雄厚的势力,才敢称雄天下,问鼎中原。




76.权倾朝野、位极人臣、堪比天柱的天柱大将军尔朱荣,他生于斯长于斯,轰轰烈烈东征西伐,推动历史车轮滚滚向前,安安静静落叶归根,守候着这片古老的土地。



77.相传,一代英雄屡建奇功雄霸天下的尔朱荣,被皇帝诱杀后葬于天柱山西南(今静乐县鹅城镇沙会村)一带,半山洞里的铁悬棺内。


 


78.但是,单凭“河阴之变”这段历史,史学界就把尔朱荣比作奸臣。今天我们站在历史发展的角度,理应公正的评价一个人,正所谓“千古帝王兴衰事,功过留于后人说”。我们祭拜天柱大将军,记录的只是天柱山曾经的历史。所以这一供奉之地,成为目前国内唯一一处祭祀天柱大将军尔朱荣的场所,弥足珍贵。



关于我们|人才招聘|商务合作|联系我们

版权所有:静乐县天柱山景区旅游开发有限公司 | CopyRight(C) 2015-2024 All Right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