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估游客人数:今天 452人明天 366人后天 398人
英文
韩文
咨询电话:0350-8946831
团队接洽:13903506075
投诉电话:0350-8946729
急救电话:0350-8946968
您当前的位置:主页 > 景区资讯
汾河文化旅游连环画系列丛书(四)——大唐开国皇帝 李渊
作者:天柱山来源:静乐县天柱山旅游景区发布日期:2020-08-23查看次数:557


前  言


静乐县位于晋西北黄土高原汾河上游,是一座千年古县(西汉置县),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早在旧石器时代就有人类活动,史上曾是胡汉交锋的边关要塞,素有“静乐安则太原安,静乐危则太原危”之称。从战国到隋唐,一直作为屯兵练武的重要基地,乃至解放战争时期的革命根据地,是三晋甚至中华文化文明的发祥地之一。


静乐地理位置优越,山清水秀,人杰地灵,气候温凉,物产丰富,名胜古迹众多,具有独特的自然风光和人文景观。


为了让外界人士和游客更多了解静乐,认识和感受静乐,我们广泛搜集资料,编制了《汾河文化旅游连环画系列丛书》。在编制过程中,受到了各级领导的大力支持和帮助,在此一并表示感谢;同时,由于文化水平局限,难免有不足之处,敬请各位领导和读者提出宝贵意见,以便日后修正。



静乐县天柱山景区旅游开发有限公司

内 容 提 要


李渊,唐朝开国皇帝。是隋文帝独孤皇后的外甥,深受隋皇器重,历任皇帝侍卫。在炀帝杨广继位后,两度任楼烦郡太守(今静乐)七年,期间因修筑城墙、杨广道和汾阳宫,深受隋炀帝喜爱,升任殿内少监、卫尉少卿。


隋末全国大面积发生叛乱,李渊调任山西河东抚慰大使,对各个反叛组织进行镇压。在此期间李渊及其次子李世民招降纳叛,暗中结交豪杰,秣马厉兵,不断发展壮大自己的实力。任太原留守、晋阳宫监后,成为太原一带的最高军政长官。后命次子世民为静乐县令,在静乐汾河川、碾河川、赤泥洼、龙家庄一带屯兵习武,操练军马。因刘武周攻破楼烦郡,占领汾阳宫,并与突厥勾结图谋南下,争夺天下。杨广帝便要治李渊的罪。在这种情况下,李渊父子拜访了久居静乐县悬钟山的老道友袁天罡后,于大业十三年农历七月,以“废昏立明,拥立代王,匡复隋室”为名,带着在静乐培养训练有素的骑兵队伍,从晋阳出发攻入长安,立杨侑为帝。李渊被封为唐王,李建成为唐王世子、李世民为秦国公、李元吉为齐国公,整个关中都被李家父子所控制。


义宁二年三月,隋炀帝被禁军将领兵变杀死后,五月隋恭帝杨侑也被迫在长安禅位于李渊,国号为唐,建元武德,定都长安,后追为唐高祖。





1.唐高祖李渊(566—635年6月25日),字叔德,陇西成纪人,祖籍邢州尧山。出生于北周关陇贵族家庭。唐朝开国皇帝,最高军事统帅,曾客籍静乐。七岁时父亲去世,被袭封唐国公。



2.李渊系五胡十六国时期西凉开国君主李暠的后裔,北魏天柱大将军尔朱荣手下之战将、西魏时太尉、八柱国之一李虎之孙,北周柱国大将军、唐国公李昞之子,世代为豪门贵族。



3.李渊,为人洒脱,性格开朗,待人宽厚。开皇元年(581),隋文帝受北周静帝禅让建立隋朝,任命李渊为皇帝的禁卫武官(皇帝的禁卫军)。因隋文帝独孤皇后为其姨母(李渊的母亲是独孤皇后的姐姐),深得隋文帝的垂爱。任命李渊为谯(今安徽亳县)、陇(今陕西陇县)、岐(今陕西凤翔县)三州刺史。 




4.隋炀帝杨广继位之初,李渊时任楼烦郡(郡址在山西静乐)太守。在任时,有望气者云:“西北乾门有天子气,连太原甚盛,故隋主于楼烦置宫,以其地当东都西北,因过太原取龙山风俗道,行幸以厭之云。”




5.隋大业三年(607),隋炀帝巡幸边疆中,他一览楼烦郡汾源县(今静乐县)天池(今分水岭马营海)之瑰丽秀美,遂产生了在有龙气和战略要地的汾源建造汾阳宫的想法。




6.大业四年(608),隋炀帝再次巡幸疆域,在五原(今呼和浩特)巡长城的同时,正式下诏在楼烦郡汾源县(今静乐)天池一带修筑汾阳宫(今汾阳宫遗址犹存)。李渊作为地方官,勘察地形地貌,征调民夫,为建造汾阳宫筑路架桥。




7.李渊爱民如子,他向汾阳宫监杨元庆诉苦说:楼烦郡人口稀少,去年修长城,今年又修路及汾阳宫,人手不足,而且时间紧、任务重、难度大,再加上饥寒劳累,生产安全无法保障等,请求宫监帮忙。宫监采纳了他的建议,调动周围五郡的人力和物力,协助共同完成了此项任务。




8.汾源县(今静乐)为楼烦郡中心腹地,隋炀帝在管涔山修筑百里汾阳宫,沿水旱两路四次巡幸。为了巡幸方便,在天门关、乾烛谷(今凌井沟)的东侧崖间,修筑了一条直通汾阳宫的栈道,后人称为“杨广道”,遗迹至今犹存。




9.袁天罡时任大隋盐官令,郁不得志,夜观天象,发现晋阳一带龙气升腾,有真龙出世之状。循龙脉一路到“杨广道”附近,发现一山(今悬钟山,原名圆天缸),不觉赞叹道:“真乃宝地也!”于是便将此山作为道场隐居下来,为当地乡民推演吉凶、预测祸福,无不应验。




10.时任楼烦郡太守的李渊,听到袁天罡相术神奇、相无不准的传言后,便携次子世民,带几名贴身侍卫亲自前来寻访。




11.李渊到了康家会天齐庙一带,稍一打听,就找到了袁天罡的居所。走向前去,看见一道士葛巾单衣候在一旁。李渊上前稽首道:“大师有礼了!”袁天罡深施一礼,道:“国公您骨髓惊奇,九五之尊,必建立帝业。”




12.李渊大惊:“大师何出此言?”袁天罡朗声笑道:“当今天下,杨氏灭、李氏兴,乃天道定数。小道循龙脉沿长安一路而来,今观国公相表奇异,名应图谶,世民乃龙凤之姿,未来当为天下之主,怎敢虚言相欺?”




13.李渊内心大悦,暗自揣度:“我父子反迹未露,此人一言道破,且所思所谋甚合心意,真乃当世奇人也。”于是,与袁天罡把臂相谈,虚心求教。




14.袁天罡见其心诚,侃侃而谈道:“世人皆知太原西北有天子气,浑不知此乃龙兴之气,主天子出,进而威服四海,一统九州。炀帝筑宫于此,欲窃龙气以延隋气运,然龙气刚生,烈而不驯,久之必招刀兵之祸。世子乃应运之人,今主上独占地利,当以此地为基,屯兵兴武,以待天时。”




15.袁天罡又指着前面的石山道:“此山名天缸,与我道名偕同,乃我之福地也。实为龙脉之眼,若能长居其上,贫道定可达天人合一之境,从而一窥天机,助主上一臂之力。”




16.李渊闻言大喜,于是便遣军士在“圆天缸”山上砸石修屋,设观星台,让袁天罡长居于此,并派重兵围守,将袁天罡秘密保护起来。后来为掩人耳目,对外宣称此乃“马寨”,山下军士称作马军,更是将此山更名为悬钟,令四周百姓严守其口,不得泄露有关袁天罡大师的任何消息。




17.此时,李渊早已看中汾源(今静乐)县近距太原、北通突厥,进可攻退可守,以及马场广阔、矿产丰富等优势,在离此不远的玄(元)池县(今静乐下马城一带),秘密屯兵练武。




18.在李渊的精心组织下修筑汾阳宫及道路,按时保质保量圆满完成。隋炀帝便从“杨广道”带着兵勇和随从降临汾阳宫,看到这块风水宝地,心情愉悦。于是,将汾源之地因“宁静而安乐”、“心静则佛土净,乐心则菩提心”而赐名静乐。




19.大业八年,天下大旱,很多地方颗粒无收。李渊面对赤日炎炎,从长安逃来的饥民,一愁不展,便亲自到悬钟山向袁天罡问计。袁天罡拿出本地种植的莜麦道:“莜麦耐饥,两三天一餐,可度饥荒。”李渊依其言在当地大量购置莜麦,并制成莜面糊糊四处赈济灾民,周边百姓纷纷来投,一时间名声大振。




20.莜麦是一年生草本植物,生长期短,成熟后籽实炒熟或磨成面粉皆可食用。籽实脱粒炒熟后磨成面粉为炒面,便于携带,可随时食用,其营养价值是其它面粉的几倍。秸秆是军马的好饲料,可谓一身是宝。大唐建立后,在统一全国的战争中,莜面、炒面成了唐军战备中不可缺少的食物。从此,静乐就有“三十里的莜面,四十里的糕,十里的豆面饿断腰”的民间传说了。




21.大业九年(613)春,隋炀帝征伐高句丽时,李渊在怀远镇督运粮草。同年六月,杨玄威利用民愤举兵叛乱,李渊从楼烦郡太守提升为殿内少监,卫尉少卿。后又奉命调任镇守弘化郡(今甘肃庆阳县),葺知关右诸军事。从此,李渊担任军政指挥官,成功抵抗了杨玄威。




22.大业中期,隋炀帝非常依赖李渊,也很器重他的才具。从太守到朝政大臣,再从朝政大臣下派到地方担任军政大职,镇压叛乱。这使李渊的德才得到锻炼,同时也为他问鼎天下打下坚实基础。




23.李渊广交天下豪杰,有意地培养自己的军政人员,建立自己的军队,为实现袁天罡所说的“一国之君”而做准备。在此期间,他认为无论是当朝官员还是突厥等外族兵勇,都是团结和争取的力量。于是,投靠他的英雄豪杰便逐步增多,使他的军队逐渐强大。




24.由于被他人所谗言,隋炀帝猜疑到李渊有谋反的心思,便诏李渊前往巡幸之地,李渊装病未到。




25.一日,隋炀帝问在后宫做妃的王氏(李渊的外甥女):“你舅舅怎么迟迟不来见我?”王氏回答:“我舅病的很重,不方便来见您。”炀帝又问:“病的要死了吗?”这话让李渊很惊恐。




26.因此,李渊一天到晚流连于青楼,还无节制的饮酒,并且大量的贪污受贿,通过自秽的方式来打消炀帝的猜疑。隋炀帝得知李渊“自甘堕落”后很是开心,便打消了李渊夺取自己天下的念头。




27.大业十一年(615)末,农民起义风起云涌遍布全国,政局大乱。在这紧要关头,隋炀帝只好将手握重兵的李渊重新起用,派往各地进行平叛,调任他为山西河东抚慰大使。



28.李渊到达龙门后,击败起义军和叛贼,大获全胜,并招降纳叛扩充壮大了自己的军事实力。



29.大业十二年(616),升李渊为右骁卫将军。突厥侵犯边塞及汾阳宫,隋炀帝命李渊与马邑郡太守王仁恭一同北击突厥。李渊凭着楼烦郡太守二期七年来对静乐广袤腹地的了解,挑选善于骑射的兵勇在袭胡崖设下埋伏,打败了突厥军队。




30.经过这次战争,李渊更加证实了楼烦郡静乐县地理位置“静乐安则太原安,静乐危则太原危”的重要,还具备马场广阔、兵员强壮、资源丰富的优势,也应验了袁天罡对他所说的一切。




31.李渊回到军营后,便又想起袁天罡对他所说的话,也通过此次战争得以印证。他决定在静乐建立重要的养马基地,并任命李世民为静乐县令,继续暗中结交豪杰、招降纳叛,长期屯兵习武、操练军马(今静乐县赤泥洼、龙家庄、碾河川及汾河川一带遗迹留存完好),为大唐的建立储备力量。




32.李渊命次子李世民在楼烦郡(静乐)训练军马时,充分利用当地所育良马的优势,采取“乃简使能骑射,饮食居止,一同突厥。随逐水草,远置斥堠,每逢突厥候骑,旁若无人,驰驷骑射,以耀威武”的方法,培养一支行动迅猛,能征善战的军队,以备军需。




33.期间,只因看到隋炀帝穷兵黩武,国力衰退,将相离心,百姓怨声载道。为求自保以应天下之变,李渊、李世民父子便秘密在静乐县赤泥洼、龙家庄、碾河川及汾河川一带屯兵,积蓄力量。




34.当时静乐盛产莜麦,莜面解饥解渴,尤利于行军打仗。一日,灵空山古刹的老方丈云游五台山途经静乐,借宿赤泥洼,看到老百姓做莜面的方法非常粗糙,便留在军营改良,经过冥思苦想,不得其法,于是前往悬钟山与袁天罡共同研制。二人灵感一发,把莜面做成笆斗岂不是更好吗,既能快熟又能多放,还能提升口感。经过研制,莜面的新做法,便得到了大家的赞同。




35.在选定名称时,老方丈说由于它形似“蜂窝”,所以称其为“莜面窝窝”。以至每次出征时,为了提升兵勇士气,先吃一顿“莜面窝窝”,得胜归来,长官为了犒劳士兵也要奖赏一顿“莜面窝窝”。后来人们在制作的过程中,又发现“莜面窝窝”侧看像一只柳编的农具“栲栳”,俯看一圈圈像指纹栲圈形纹叫“栲栳栳”。




36.因李家父子用“莜面窝窝”犒劳三军将士的缘故,所以又把“莜面窝窝”取犒劳的谐音,改称为“莜面栲栳栳”。从此静乐也就成了民间最先制作和食用莜面栲栳栳的地方,随着大唐的立国,便很快在静乐周边地域传播开来,并越传越远,越传越广。




37.大业十三年(617)初,李渊正式任太原留守、晋阳宫监,成为这一地区的最高军政长官。二月,李渊治下驻马邑(今山西朔州一带)的鹰扬府校尉刘武周起兵造反,杀死马邑太守王仁恭。并与突厥勾结“袭破楼烦郡,占领汾阳宫”。刘武周为了讨好突厥人,将宫女三千献给突厥可汗,换得一万匹战马,并在汾阳宫登基称帝,以天池为国都,年号“天兴”。




38.隋炀帝闻讯后大怒,极为不满,要治李渊的罪。在这紧要关头,静乐县令李世民说:“事情危急,可以举事了。”李渊周边的大将们也纷纷劝说起兵。于是李家父子再次请教袁天罡。按袁天罡推算,不久,李渊借口为防备刘武周和突厥攻打南下,派刘文静出使突厥,李世民、长孙顺德、刘弘基等人开始到各地 募兵。




39.这时,太原副留守王威和高君雅看出李渊招兵买马有叛乱之意,便密谋骗李渊父子到晋祠祈雨,除掉李氏,向隋炀帝邀功请赏。不料,这一谋划被晋阳乡长刘世龙获知告诉了李渊。



40.五月十五日,李渊父子先发制人,指使开阳府司马刘政会告发王威、高君雅二人,以暗中勾结突厥,引突厥入寇中原为名,将二人囚禁。十七日,数万突厥军队攻打晋阳城,李渊立刻名正言顺地下令将二人斩首。



41.六月,李渊又遣长子建成、次子世民挥师南下,攻杀拒命的西河郡丞高德儒。同时,在晋阳城设下空城计,吓退了突厥的军队,为反隋起兵争取了时间。



42.七月,李渊倾静乐全境之兵马,率三万军民誓师,以“废昏立明,拥立代王,匡复隋室”的名义起兵直趋关中。在李渊父子挥师南下的途中,破守霍邑(今山西霍县)的隋鹰牙郎将宋老生,渡黄河时对守河东的隋将屈突通围而不攻,迅速向西南挺进。



43.此时,隋炀帝远在江都(今江苏扬州),关内隋军力量薄弱;中原瓦岗军与王世充激战方酣,均无暇西顾。因此李氏父子依靠长期在静乐秘密屯兵习武、最终无敌于天下的骑兵部队,一路势如破竹,于十一月初九日攻入长安(今陕西西安一带)。




44.李渊十一月十三日就宣布遥尊隋炀帝为太上皇,拥立炀帝孙代王杨侑为帝,改元义宁,是为隋恭帝。恭帝进封李渊为唐王、大丞相、尚书令,以李建成为唐王世子;李世民为京兆尹,改封秦国公;封李元吉为齐国公。李家父子完全控制了关中局势。




45.义宁二年(618),李世民徙封赵国公。同年三月,隋炀帝在江都被禁军将领兵变杀死。五月,隋恭帝被迫禅位于李渊,李渊在长安即皇帝位,国号唐,建元武德,定都长安,为唐高祖。李渊以李世民为尚书令。不久,又立李建成为皇太子,封李世民为秦王,李元吉为齐王。




46.唐朝建立之初,疆土只限于关中和河东一带,尚未完全统一全国。因此,唐高祖经常派遣儿子建成、世民、元吉出征,逐步消灭各地割据势力。




47.武德元年(618)六月,李世民攻打占据今甘肃兰州等地的薛举、薛仁果父子,九月薛举战死,十一月俘杀薛仁果,平定了西北广大地区。




48.武德二年(619),李世民用反间计,使李轨集团内部矛盾激化,从而俘杀了李轨,平定了河西走廊。同年,刘武周、宋金刚勾结突厥,攻入河东,占领太原。李元吉、裴寂等败逃。




49.李世民奉命出讨河东,收复太原并消灭刘武周势力。刘武周、宋金刚放火烧毁汾阳宫,兵败北逃突厥,不久被杀。当时黄河流域形成夏政权窦建德、郑政权王世充与唐朝三足鼎立之势。



50.武德三年(620),李世民奉命率军东征王世充,却遭遇窦建德和王世充的联盟对抗。



51.武德四年(621),在武牢关一战中李世民俘获窦建德,促使王世充投降,并在静乐招纳万夫不挡之勇的单雄信、勇力过人的罗士信、十八勇士之一的史大奈等英雄豪杰。武德六年(623),太子李建成俘斩窦建德余部刘黑闼,平定了河北地区。武德七年(624),高开道为其部下张金树所杀,张金树降唐。唐军又消灭了江南的辅公祏势力,终于一统天下。




52.李渊凭着对楼烦郡及静乐的感情,在武德四年(621)因管涔山之名置为管州(治所又设在今静乐),析置汾阳(今静乐县城一带)、六度(今娄烦东西六度村一带)。五年改管州为北管州,六年省。到唐天宝元年(742)又将岚州改为楼烦郡,来报答培育大唐之恩。 




53.武德九年(626)突厥侵犯唐朝边境,李建成向李渊建议,由李元吉做统帅出征突厥。在太子的东宫中担任率更丞(主管计时的官员)职位的王晊,已被秦王李世民收买,成为李世民在东宫的眼线,他悄悄告诉李世民:“李建成想借此控制秦王的兵马,并准备在昆明池设伏兵杀秦王。”




54.于是李世民决定先发制人。晋阳起兵是李世民的谋略,李渊曾答应事成之后立他为太子,但李渊建立唐朝后,却改立李建成为太子。天下平定后,李世民功名日盛,李建成随即联合李元吉排挤李世民。李渊的优柔寡断,也使朝中政令相互冲突,加速了诸子的兵戎相见。




55.六月初四庚申日(626年7月2日),李世民在帝都长安城宫城玄武门附近射杀皇太子李建成、齐王李元吉,史称“玄武门之变”。事后,李世民杀李建成、李元吉诸子,并将他们从宗籍中除名。李渊让出军政大权给予秦王李世民。三天后(六月初七癸亥日),李世民被立为皇太子,李渊下诏说:“自今以后军国事务,无论大小悉数委任太子处理,然后奏闻皇帝。 




56.八月初九甲子日(626年9月4日),李渊退位称太上皇,禅位于李世民。李世民登基,是为唐太宗,次年改元贞观。 




57.李渊做太上皇以后,开始的几年是在太极宫生活的。一直到贞观三年(629)四月,他才从太极宫迁出,搬到了大安宫。在大安宫生活期间,李渊除了参加李世民举行的一些宴会外,几乎不曾离开过大安宫。李世民经常到九成宫(即隋朝的仁寿宫,位于今陕西麟游)避暑,李渊也不愿意出行。




58.贞观九年(635)五月,李渊因病驾崩于垂拱前殿,年六十九岁。庙号高祖,初谥太武皇帝(后改谥、加谥为神尧皇帝、神尧大圣大光孝皇帝)。同年农历十月,安葬于献陵(今陕西三原县内),其妻窦氏也加号太穆皇后祔葬。




59.李渊、李世民父子能够“兵起晋阳、远定秦雍,百余日间,廓清底宅,神武之速,此谓若飞”,终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夺取隋朝天下,都离不开静乐所产良马和训练有素的骑兵将士。




60.李渊称帝后,百废待兴。他既组织力量进行全国统一的战争,又注意加强政权建设。在政治体制上继承了隋朝的制度,又略有发展;在军事上沿用了他祖父们创建的军事制度,实行府兵制;在经济上以均田制为基础,又不断发展租庸调制度;在文化上逐渐实行科举制度的建立和史记的编撰,为后人保存了价值连城的资料。




61.李渊是唐朝开国创业的军事统帅,老谋深算,善于决断,属于既赋有远见又善于施行的政治家和军事家。是中国封建制时期功业卓著的一位帝王,为唐王朝的辉煌打下了坚实基础。在他开创下的唐王朝历经28帝290年(618-907),成为中国历史上统一时间最长、国力最强盛的朝代之一,其与汉朝并称为中国历史上两大最强王朝。




62.直到天宝四年(745)三月十四日,为了巩固静乐这一重要的军马繁育和招训兵勇基地,唐玄宗李隆基封其外甥女独孤氏为“静乐公主”。




63.宝应元年(762),唐肃宗李亨封四朝元老、中兴名将、中唐名臣郭子仪【以他的始祖得姓(祖籍)之地汉太原郡汾阳(今静乐)县受爵】为汾阳郡王,简称“汾阳王”。




64.会昌五年(845)四月,唐武宗李炎又将其女儿封为“静乐公主”,以此感怀祖宗创业的艰难,同时也体现了大唐李氏与静乐的这段历史渊源。


关于我们|人才招聘|商务合作|联系我们

版权所有:静乐县天柱山景区旅游开发有限公司 | CopyRight(C) 2015-2024 All Right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