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估游客人数:今天 452人明天 366人后天 398人
英文
韩文
咨询电话:0350-8946831
团队接洽:13903506075
投诉电话:0350-8946729
急救电话:0350-8946968
您当前的位置:主页 > 景区资讯
汾河文化旅游连环画系列丛书(五)——汾阳王郭子仪
作者:天柱山来源:静乐县天柱山旅游景区发布日期:2020-08-24查看次数:674


前  言


静乐县位于晋西北黄土高原汾河上游,是一座千年古县(西汉置县),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早在旧石器时代就有人类活动,史上曾是胡汉交锋的边关要塞,素有“静乐安则太原安,静乐危则太原危”之称。从战国到隋唐,一直作为屯兵练武的重要基地,乃至解放战争时期的革命根据地,是三晋甚至中华文化文明的发祥地之一。


静乐地理位置优越,山清水秀,人杰地灵,气候温凉,物产丰富,名胜古迹众多,具有独特的自然风光和人文景观。


为了让外界人士和游客更多了解静乐,认识和感受静乐,我们广泛搜集资料,编制了《汾河文化旅游连环画系列丛书》。在编制过程中,受到了各级领导的大力支持和帮助,在此一并表示感谢;同时,由于文化水平局限,难免有不足之处,敬请各位领导和读者提出宝贵意见,以便日后修正。



静乐县天柱山景区旅游开发有限公司

内 容 提 要

唐朝政治家、军事家、一代名臣、中唐名将汾阳王郭子仪,平定安禄山叛乱,收复东都洛阳、西都长安战役,用计谋击退吐蕃、二次收复长安,单人独骑说服回纥、再次击败吐蕃,威服叛将、平定长安,战功显赫。唐玄宗、肃宗、代宗、德宗为巩固立唐之源、起兵之根,加强太原府楼烦郡汾阳县(今静乐)之基,又因此地为郭子仪始祖得姓,并于唐高祖任楼烦郡守时,曾经给予大力支持和帮助。所以,唐肃宗在给郭子仪授封时,便将“汾阳”二字赐给了唐代大功臣、四朝元老郭子仪,缅怀起兵根源和大唐名将之功德,以志不忘。




1.汾阳王——唐代政治家、军事家。一代名臣、中唐名将、四朝元老郭子仪,汉族,华州郑县(今陕西华县)人,祖籍汉太原郡汾阳(今静乐)县。生于唐武则天神功一年(697),寿终于唐德宗李适建中二年(781)。

 



2.唐玄宗李隆基天宝十四载(755)十一月,安史之乱爆发。




3.756年初,时任朔方节度使的郭子仪奉命率军平乱。四月,郭子仪进军河东(今山西太原一带),收复云中(今大同一带)、马邑(今朔州一带)。郭子仪旗开得胜,打通了东进河北的大道,令唐玄宗很是高兴,升任为三品御史兵部尚书。




4.唐王朝发祥于太原,名晋阳,称为北都,与西都长安(今陕西西安一带),东都洛阳(今河南洛阳一带)并称大唐“三都”,成为主要军政要地。




5.唐肃宗李亨至德元年(756),郭子仪以河东(今山西一带)为基地率大军出井陉关(今河北井陉县北),在嘉山(今河北正定西)大败叛军,叛将史思明退守博陵(今河北定县一带)。




6.至德二年(757)二月,郭子仪进军河东,叛将崔乾佑兵败逃走,北都(今太原一带)平定。唐肃宗晋升郭子仪为一品司空,关内(今河北山海关以西、甘肃嘉峪关以东一带)、河东副元帅。




7. 同年九月,郭子仪与广平王李俶(即唐代宗李豫)元帅率军收复西都长安、东都洛阳。两都归于大唐,郭子仪功居平乱之首加司徒,封代国公,食邑千户。




8.不久,郭子仪入朝时,唐肃宗慰劳说:“如今大唐虽说是我的,但你却有再造之功,只因为有你,才有大唐的今天啊!”




9.至德三年(758),郭子仪晋位中书令。至德四年(759),因承担相州(今河南安阳市、河北临漳县一带)兵败之责,被解除兵权。




10.唐肃宗宝应元年(762),河东区域绛州(今山西运城新绛县一带)和太原发生兵变,郭子仪奉命平乱,唐肃宗按照当朝规定,以他的始祖得姓之地(祖籍地)——汉太原郡汾阳(今静乐)县名,赐封其为汾阳郡王,简称汾阳王,屯兵河东(今山西一带)。




11.在河东(今山西)民众的配合下,很快平息了骚乱。由于唐肃宗多疑,不久又解除了郭子仪的兵权。




12.唐代宗李豫广德元年(763),仆固怀恩叛变,攻打长安,长安沦陷。郭子仪被再次起用,任关内副元帅,雍王(唐德宗李适)为元帅,二次平定仆固怀恩叛乱,收复长安。




13.十二月代宗回到长安,郭子仪伏地请罪,代宗说:“朕没有及早用令公,所以才到此地步”。赐给他铁券(免死牌),并在堎烟阁为他画像,以表彰他的兴唐之功,还为他的子孙们加官进爵。




14.唐代宗永泰元年(765)初,仆固怀恩不甘心失败,再次勾结吐蕃、回纥、吐谷浑及山贼联合兵力内侵,直取长安,京师震动。




15.代宗急召郭子仪屯驻长安以北的泾阳城(今陕西泾阳县一带),抵御贼兵。而郭子仪从泾阳独骑前往,说服回纥酋长,共同大破吐蕃等叛贼,稳住关中(今陕西西安、铜川、宝鸡、咸阳和渭南五市区域),朝廷得以为安。




16.大历十四年(779),郭子仪被唐德宗李适尊为“尚父”,晋位太尉、中书令。建中二年(781),郭子仪去世,时年85岁,被唐德宗李适追封为太师,赐谥号忠武,配飨代宗庙廷。




17.汾阳王郭子仪在平定安史之乱的战争中,指挥了攻克河东诸郡、收复两都等重大战役;之后,他计退吐蕃,二复长安;说服回纥,再败吐蕃;威服叛将,平定长安。




18.郭子仪戎马一生,功勋卓著,后世称其“再造王室,勋高一代”,“以身为天下安危者三十余年”。郭子仪文武兼具,智勇双全。在当时复杂的战争环境中立下不败之功,在险恶的官场上得以自保,成为当朝的不倒翁。




19.郭子仪历经七帝,忠心耿耿,自武状元考举入仕从军后,战功赫赫,先由唐玄宗李隆基封为九原太守、朔方节度右兵马使、三品御史兵部尚书。




20.到唐肃宗李亨时,加封一品司空、关内和河东副元帅、司徒、代国公、中书令以及汾阳王。




21.再到唐德宗李适年间,又加封为“尚父”,晋位太尉、中书令;去世后被唐德宗李适追赠为太师,赐谥忠武。他一生历经四朝追封,加官进爵,真可谓一世英雄,深入人心。




22.据《史记》、《汉书》、《左传》等文献记载:虢叔,原姬姓,系周王季之子、文王之弟、武王之叔、成王与叔虞之祖、燮父曾祖,与虢仲为兄弟。




23.周武王封虢国国君时,虢叔被封在雍地(今陕西宝鸡一带),称为西虢,虢公也;虢仲在制地(今河南荥阳一带)被称为东虢,后经战火被郑国所灭。西虢东迁河南三门峡一带后,史称南虢。




24.到周武王后裔平王(迁都洛阳一带,为东周首任王)时,又复封其虢叔后裔郭序于夏阳(今山西一带)为北虢。




25.到晋献公(约前658)时北虢被晋国所灭;东迁后的南虢随后也归了晋国。这两族被俘的部分贵族子民被分批调到晋国西北边境汾水上游冀州汾阳地一带充军。




26.公元前606年,郭序重新被周定王授封后,在胡汉交锋之边关要塞冀州汾阳邑(今山西静乐县)一带建邦立业,镇守林胡、楼烦之边境。




27.再到赵简子开拓晋阳(前497)前后,郭序的后裔定居于此,直到汉代以后成为太原郡汾阳县一带的望族。




28.又据史籍记载:“郭序是虢叔后裔,平王封夏阳北虢,序(郭序)之封地,晋(晋国)灭之。”




29.《郭氏家庙碑铭并序》记载:“其先盖出周之虢叔,虢或为郭,汉祖分邑,行赏封亭,因而氏焉。代为太原著姓,汉有光禄大夫广意,生孟儒,为冯翊太守,子孙始自太原家焉,后转徙于华山之下,故一族今为华州郑县人。




30.据《静乐县志》载:周成王封其弟叔虞为唐侯(也称唐叔虞)时,静乐属唐地。东周时,叔虞的儿子夑父继位后,因迁居晋水之旁,改国号为晋,始称晋国,统静乐。




31.春秋时(前651),晋惠公夷吾继位之时,许汾水上游汾阳的城邑一百万亩封给大夫里克,静乐为汾阳邑地属晋国领域。




32.春秋末战国初,楼烦人凭自己骁勇善战的传统作战方式,借赵烈侯六年(前403)韩、赵、魏三家分晋之机,乘虚攻打南下侵犯晋国,静乐属楼烦地。




33.公元前306年赵武灵王击败楼烦,在汾河东岸的天柱山左臂依山筑城池后,静乐为赵王城,属赵国。 




34.秦汉时代,秦始皇统一中国后推行郡县制,静乐属太原郡(晋阳)汾阳邑;西汉高祖元年(前206)设县,静乐为汾阳县(城址在今静乐县城一带),属并州太原郡。




35.《太平寰宇记》曰:“本汉汾阳县地,城内有堆阜三,俗名三堆城,后汉末入九原县,立护军于此,治羊肠仓。西晋永嘉时曾依此城,设置三堆县。”北魏太平真君七年,三堆入平寇县,北齐更为三堆戍。




36.《永乐大典·太原府二》“静乐县”条引《大明清类天文分野之书》载:“汉汾阳县地,属太原郡,隋开皇三年(583)置岢岚县,十八年(598)改曰汾源县。大业四年(608)又改为静乐,属楼烦郡。” 



37.《新唐书》又载:“唐高祖武德四年(621)置管州,析置汾阳(今静乐县城一带)、六度(今娄烦县静游一带)二县。六年(623)废二县,以静乐属岚州,后又为管州。”管州治所便设在静乐县。



38.隋唐之后,静乐以州、郡、路、府、道等治,再未裁改,一直沿用至今。




39.又因汾阳地处汾河上游与支流碾河、洋河三河交汇之北,汾水源头以南,而汾河水又从北向南流经,三水环抱于险关要塞之地,同时古人按“水北山南曰阳,水南山北曰阴”之规定,以汾水之北为阳,取名汾阳,作为驻军防守之地。




40.但是,因战国末至北魏期间,战乱频繁不断,致使史记失载,导致郭氏家族早期世系记载中断,目前难以跟踪,无法考证,只能凭借其它历史记载去分析。




41.鉴于这些,说明郭子仪祖先郭序(东周初春秋时人)及他的后裔郭亭(战国时赵国晋阳一带人)等,就于此地【汉太原郡汾阳县(今静乐)】起源。




42.《新唐书·宰相世系表》也有记载:“华阴郭氏亦出自太原,汉有郭亭。亭曾孙光禄大夫广智(意),广智生冯翊太守孟儒,子孙自太原徙冯翊。”明确指出了郭子仪这一家族支派的冯翊,系华阴郭氏,是太原郡郭氏郭亭的后裔(郭孟儒),都源自周王季之子虢叔。




43.郭亭,战国末赵国晋阳一带人,西汉高祖刘邦六年(公元前201)受封阿陵侯后,其后裔经传5世历6侯。




44.郭广意,太原晋阳人,汉光禄大夫,是郭亭之曾孙,郭孟儒之父。




45.郭延,字孟儒,从西汉宣帝刘询开始至成帝刘骜,历任少府、大司农,并三度出任左冯翊,最后一次出任左冯翊是汉元帝刘奭建昭二年,至汉成帝建始元年(前32)结束任职。郭孟儒任左冯翊时,举家从汾阳(静乐)迁徙至任所长安。




46.再据《郭氏历代碑》记载,推断出郭子仪的上六世祖,即:郭智→郭进→履球→郭昶→郭通→敬之→子仪。




47.郭子仪生八子七女,其后裔很多人封地。长子郭曜,性格沉着冷静,身材魁梧,有豪杰之气,随父做官,进而征战沙场,终升为太子詹事,封太原郡公,建中三年(782)被唐德宗李适追赠为太子太傅。




48.次子郭旰,随父由河东出发,在至德二年(757)攻克潼关战争中阵亡。




49.三子郭晞,英勇善战,随父征战,历任鸿胪卿、殿中监,后升为太子宾客,封赵国公,赠兵部尚书。




50.四子郭昢,官至试鸿胪卿;五子郭晤,官至兵部郎中。




51.六子郭暧与代宗李豫之女升平公主结为夫妇,拜封驸马都尉,试殿中监。众所周知戏文“打金枝”演唱的,就是这君臣一家人的故事情节。




52.德宗贞元三年(787),郭暧又被德宗李适袭封为代国公,赠尚书左仆射,又赠太傅,升平公主追赠为虢国大长公主。




53.七子郭曙,在代宗时任司农卿,德宗时任金吾大将军,后追封为祁国公。




54.八子郭映,官至右庶子,太子左谕德,封为寿阳男。




55.山西晋阳既是唐王朝的北都,又是郭子仪的大本营,还是郭令公建功立业军备粮草之地,汉太原郡汾阳(今静乐)县更是汾阳王的根祖起源地。




56.郭子仪及其子孙后代历经一千三百余年的繁衍,遍布大江南北乃至世界各地,这与他祖辈子孙们的德能分不开。





关于我们|人才招聘|商务合作|联系我们

版权所有:静乐县天柱山景区旅游开发有限公司 | CopyRight(C) 2015-2024 All Right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