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估游客人数:今天 452人明天 366人后天 398人
英文
韩文
咨询电话:0350-8946831
团队接洽:13903506075
投诉电话:0350-8946729
急救电话:0350-8946968
您当前的位置:主页 > 景区资讯
静乐宗教之八——道教概述
作者:天柱山来源:静乐县天柱山旅游景区发布日期:2020-09-08查看次数:637

第一章  概述

道教,是从我国汉民族中发展起来的宗教,渊源于古代巫术和秦汉时期的神仙方术。其前身为黄老道,即假托黄帝、老子思想而形成的宗教。


道教创立于东汉顺帝汉安元年(142),由张陵(又名张道陵)创立于四川大邑鹤鸣山。他自幼诵习《道德经》,自称梦遇太上老君传与道法,命为天师,传教济世,遂公开传教,劝人奉道悔过,并用咒语为人治病,故投奔者络绎不绝。张陵见道徒蜂至,规定凡信徒入教,须交米五斗,入教后称“鬼卒”,其中骨干称为“祭酒”,故该道早期叫“五斗米道”。


张陵创五斗米道之初,主要经典是《道德经》与《太平洞极经》。张陵亲撰《老子想尔注》来解说《道德经》,同时又作道书二十四篇,使道教逐渐形成严密的宗教组织。张陵死后,其子张衡继任,张衡死后,其子张鲁继承。后世教徒称张陵为天师,张衡为嗣师,张鲁为系师。


东汉灵帝时,河北钜鹿人张角创立太平道,奉《太平经》为主要经典,奉侍“中黄太一”为至尊天神,张角自称“大贤良师”,后组织农民起义,史称黄巾起义。失败后,太平道亦销声匿迹。随着曹魏时张鲁降顺曹操与移民北迁,五斗米道组织分散,其势也大减。


西晋时玄学盛行,道教便吸收玄学丰富自己的理论,衍出了一些经典,五斗米道遂渐为许多对现实不满的人所崇奉。东晋时,葛洪(284—364)系统地总结了战国以来的神仙理论和神仙方术,提出“儒道双修”的主张,把神仙方术与儒家纲常名教结合起来,并著《抱朴子》内外70篇,于是葛洪成为道教丹鼎派中最重要的倡导人之一。其时,江东天师道(即五斗米道)盛行,形成了以造作道书、传授经法为首务的经篆派。


南北朝时期,嵩山道士寇谦之将五斗米道加以改造,提出以封建礼教为主要内容、以礼拜炼丹为主要形式的新教义,从而大大发展了道教,后世称之为北天师道。南朝道士陆修静、陶弘景,亦致力于道教改革。陆修静编纂斋戒、仪范方面的道书百余卷,使道教仪规更加完备;陶弘景隐居深山炼丹,又融合佛、儒观点,佛道双修,后人称为南天师道。从此道教受到统治阶级的信奉和推崇,进入昌盛时期。


唐代统治者自称是老子后裔,奉行崇道政策,因此道教在唐代特别兴盛。唐高宗乾封元年,追号老子为“太上玄元皇帝”。玄宗开元二十九年(741),建玄元皇帝庙于各地,画玄元皇帝像,而以高祖、太宗、高宗、中宗、睿宗五像陪祀。在唐代,道教在教理教义及斋醮仪式等方面均有较大发展,主要表现为从道教的角度阐发老庄思想,使道教向理仪化发展前进了一步,其次是钟吕金丹道的崛起,唐末五代杜光庭完成道教斋醮仪式,出现了《阴符经注疏》、《玄纲论》、《坐忘论》等重要道书,以及第一部《道藏》——《开元道藏》。


道教在宋朝为第二大宗教,和佛教享有同样的地位与特权,大道观占有大量的土地。真宗、徽宗时崇道尤甚。真宗尊奉老子为“太上老君混元上德皇帝”,建筑玉清昭应宫、会灵观,七年方成,极其壮丽。封华山道士陈抟为希夷先生,封龙虎山道士张正随为真静先生。徽宗时各地大建道观,除给田数千顷外,并给道士官俸。以灵素之言立道学,于太学内各置《皇帝内经》、《道德经》、《庄子》、《列子》博士2员。徽宗还由道士册封自己为“教主道君皇帝”。宋时上层的僧尼、道士多数占有大量土地,享有各种特权。


辽金之际,道教开始分衍宗派。北派偏重清修(丹鼎),南派偏重符篆,丹鼎派在修炼方法上又分南宗、北宗。金大定年间,王重阳创全真道,至此道教正式分为全真派和正一派(天师道)。全真道士不饮酒茹荤,不娶家室,授徒传教,为出家道士;正一派亦授徒传教,但天师名号系世袭,可娶家室,为在家道士,虽有斋戒,但非斋期可吃酒肉。金、元时又有新起的真大道教和太一道。在这些道派中,以王重阳弟子丘长春(丘处机)最受元太祖隆遇,道教的丛林制度也是到丘长春才完成的。


明初,对道教一方面尊崇,一方面加强利用与控制。世宗在明代皇帝中是最信道教的,自号“玄都境万寿帝君”,日事斋醮,幻想长生。明代真人、高士充满都下,但历世均于京师置道篆司、府置道纪司、州置道正司、县置道会司,道教成了朝廷行政的一部分,仍是加强利用和检束。


清朝统治者偏重佛教,乾隆四年,曾禁止正一真人传度,道光年间停止张天师入觐,由二品降至五品,足见道教地位已日益衰微。不过,民间的祈祷斋醮之事仍照常流行,形成了一种较普遍的民间习俗。

 

关于我们|人才招聘|商务合作|联系我们

版权所有:静乐县天柱山景区旅游开发有限公司 | CopyRight(C) 2015-2024 All Right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