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估游客人数:今天 452人明天 366人后天 398人
英文
韩文
咨询电话:0350-8946831
团队接洽:13903506075
投诉电话:0350-8946729
急救电话:0350-8946968
您当前的位置:主页 > 静乐文史
静乐文史(第十四辑)之十四 —— 重修静宁交界处古刹意义初探
作者:来源:静乐文史(第十四辑)发布日期:2018-10-18查看次数:611
重修静宁交界处古刹意义初探

杨秀川


最近阅读王彦峰写的《关于静乐、宁武两县联手重修明代山西八大寺之一“清居禅寺”建议》和《大寺山与清居禅寺》两篇文章,使我对静乐、宁武交界处的“清居禅寺”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于是翻阅有关“清居禅寺”的各种资料,研读《清居禅寺》的五篇碑记,对其进行更深的探索,觉得王彦峰写的关于恢复修建“清居禅寺”建议,非常及时,意义深远。


在宁武、静乐交汇处,有一处苍莽的大山横亘在汾水东滨。山名曰“马头山”,山中有一座名为“清居禅寺”的古寺,静乐境内古寺附近的人们习惯上也称其为“大寺山”。据大明嘉靖年间所立《奉令谕马头山清居禅寺送幡输经记》记载:“宁化城迤南三十五里许,有山名马头,寺曰清居。累代修崇,几经兵燹,隆替未记。我朝国主晋恭王遣使持符,遍履名山,凡有古刹,重新起建。使符一入,俱得其山,前后盘旋,左右回顾,层峦叠翠,茂林修竹,风吹卉木,而玉戛齐鸣,援吟空谷,而琳琅韵响,名花间离,异草芬芳,群蜂攒撮,而仿佛灵山中生一顶,而犹若马头。使叹曰:‘噫嘻!诚三晋之甲刹,宁化之精蓝也!’东连贺山,西接芦芽,南连汾水,北凭紫塞,回奏立为香火院”。明朝初年晋恭王派遣使节,“遍履名山,凡有古刹,重新起建。”重修了管涔山“毗卢佛道场”,把位于宁化城南三十五里的“清居禅寺”作为自己的香火院。嘉靖年间的辅国将军庆成王再次扩大规模加以修建。“嘉靖癸卯夏,化庆成府辅国将军表筑,夫人陈氏,男奉国将军知府、知州,善士孔梅、蒋月、莫钦、田子虎、孔朝运、刘思、张廷瑞博输己资。等绣伟大张幡,印选梵经,奉赉庆成裔,旨令门徒明讲,同众善送归清居禅寺以为堂位,永永记之。”大明嘉靖年间曾由临济第二十七代传人林云为“清居禅寺”的大觉住持。


明朝万历年间的临济正宗沙门懿登书丹《重修后土北岳 庙碑记》记载“自汉唐齐梁元魏宋金,迄自于今,耿耿而不磨。自我朝以来,太祖高皇祖梦□封天下阴山洞府,庙宇起立,塑后土圣母。降后五岳四渎者,江河滩济也。善恶终报,有求皆应,无感必通。巍巍欤神容浩浩荡荡乎法界神兵,暗识亏,神目如电。赞曰:宁化城南三十里许,有名山芦芽,古佛道场也。山前一塌灵刹,势如□崇岭明蓝胜境佳丽独翠,可观,嵯峨险峻,青松水秀,正靠清居之山。是龙王□□□雾之境。西接其庙也,汾河一线岂有箫公之接。今有本寺纳子惠然巡视。嗟呼!殿宇年深日久倾颓,圣颜凋零。欲要葺补,缘独立难成。其工浩大勘贿力募。指于纠首李芳同,鸠各众信。诱化十方,善男信女,涓输净贿。命工巧匠,复瓦塑画,金光晃耀,焕然一新也。本寺伽蓝□重修完备,刊石立名,万代虑无远记。持素寡微,联成俚语,始发殿言,以为记后矣”。


说明“清居禅寺”在芦芽山的众多寺庙中历史悠久,文化厚重,佛法深远。据永安镇的一位老人说:“作为静乐四大古镇之首的永安镇,过去也是寺庙众多的繁华古镇,镇内的‘九曜寺’尤为独特,在1939年以前‘九曜寺’是静乐境内僧侣最多的寺庙,九曜寺内的和尚与大寺山清居禅寺的和尚经常在一起念经做佛事,1939年的一场特大洪水淹没了永安镇后,九曜寺和尚大部分去了清居禅寺”。从此碑文中也可看出两寺院和尚在明朝时就有来往交流。他们募化重修伽蓝殿后,还重修了儒道所信奉的北岳后土庙,而且撰写、书丹碑文的正是清居禅寺和九曜寺僧人“清居禅寺主持圆洪、圆觉、明说、圆□、惠常、崇秀,静乐县九曜寺主持圆金、明吉、惠增、明来、瑜伽,崇正寺退隐老衲义准撰缘伦。临济正宗沙门懿登书丹”。文中开头的一段文字也是融合三教理论,引用道家经典阐述天地阴阳、有形无形之精髓和儒家《易经》思想的阴阳哲学进而论证带有佛家“后土圣母,五岳四渎,诸大龙神者,化现有感,灵神报应”的佛教禅宗思想,在力求明心见性的过程中,巧妙融入般若空观的理念,让人在去除烦恼执着的过程中,不执著于宇宙万象,从而达到返本清源、自性作佛的顿悟解脱之路。很大程度上融入了老庄哲学中的“自然无为”,以及儒家思想的“至善”之道,这种调和空与有的思想,正好是中国佛教融合如来藏性和般若空观的最好证明。由此可知当时寺庙僧侣高深的儒释道理论思想和渊博的文化内涵。


从大清乾隆年间“清居禅寺除害重修碑记”、同治年间“重修清居禅寺禁伐山林木植碑序”和光绪年间“重修清居禅寺好善乐施并禁山碑记序”可以看出在清朝年间静乐大寺山(马头山)“清居禅寺”的修筑规模比明朝扩大了许多,人们对清居禅寺的修造和周围植被环境保护的重视程度。是今天的人们看了也会自叹不如的!


清朝康熙三十四年到任的静乐知县黄图昌在静乐古八景之一的“莲异水”一文中写到芦芽山“其树木、梵宇、奇泉、怪石,乃与五台山比肩而齐名者也”。自从佛教传回中国,在管涔山、芦芽山一带就开始有佛教活动,其中有史记载的中国佛教史上最著名的高僧之一惠远禅师,就出自东晋时期的管涔、芦芽一带。到了隋唐时期隋炀帝在汾源、天池一带修建了规模宏大的避暑行宫——汾阳宫,隋炀帝崇尚佛教,从历代碑刻和史书记载,静乐北面的芦芽、管涔当时就修筑了许多大寺庙。据史料记载芦芽山“毗卢道场”就是始创于唐朝兴盛于宋元时期。从明清时期静乐大寺山上的这五篇清居禅寺碑记也足以说明当时芦芽管涔一带寺庙规模和周边人们的信教情况。


近年来,随着人们对旅游开发和文物保护理念的进一步提升。在转型跨越,发展旅游事业助推脱贫攻坚的今天,虽然佛教活动难以在短时间内恢复昔日的盛况,但传统宗教文化毕竟是旅游风景区历史文化内涵的重要组成部分,而且作为芦芽管涔山旅游景区的一部分,曾经堪与五台山比肩而齐名的佛教圣地,山西境内的“八大寺之一”。恢复重建这些景区之内的著名历史古迹(古刹寺庙)既能极大地提升旅游景点的“文化档次”,对进一步发展旅游事业也具有重要意义。静乐、宁武两县联合重修曾经的“八大寺”之一的介于两县交界处的大寺山(马头山)“清居禅寺”,顺应时代发展,是符合百姓呼声的大好事。也正如王彦峰写的“希望有识之士组织筹备委员会,倡导两县联手,大众捐款,重修清居禅寺,保护好古柏、古松、古碑、古塔、边墙、烽火台等古遗址,开发林海、石板路、滴水泉、林荫小道、虎头崖、狮子口崖、观光台等自然景观,促进旅游事业的发展,这是一件利国利民的大好事”。

关于我们|人才招聘|商务合作|联系我们

版权所有:静乐县天柱山景区旅游开发有限公司 | CopyRight(C) 2015-2024 All Right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