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估游客人数:今天 452人明天 366人后天 398人
英文
韩文
咨询电话:0350-8946831
团队接洽:13903506075
投诉电话:0350-8946729
急救电话:0350-8946968
您当前的位置:主页 > 静乐文史
静乐文史(第十八辑)之十四 —— 我所经历的一些事情
作者:来源:静乐文史(第十八辑)发布日期:2019-02-01查看次数:735
我所经历的一些事情

李佩清


1944年冬天,我刚满18岁,被忻崞支队动员参军。当新兵集中到石家村大约一星期左右后,不知何故将我留在了省地武工队(属忻崞支队领导)。初到武工队,我们的生活 比较艰苦。大冬天未发棉衣,头上戴的一顶帽壳,头天下了些雪第二天刮起了大风,早上跑操,开始觉得冻得耳朵疼,一会儿就不觉得疼了。我以为是跑操发了热,当早操完毕回去洗脸时一摸,两耳朵像两块小薄片石头,既凉又硬。过了多天后流了黄水,褪了一层皮。


当时像这样的冷寒受冻是家常便饭。就在 1945年春节 的前几天,在忻州的日本鬼子,给静乐城的鬼子送年货,他们是黑夜用牲口驮着来的。这一情况被忻崞支队侦察到了。 那天黑夜,队伍埋伏在悬钟口子上,当敌人来到近前时,支队突然发起攻击。敌人丢弃运送的货物向南山逃去,而忻崞支队则将战利品抬回后方。敌人为了报复,从忻县调用了约一个营的兵力在黑夜来袭击我们,由于我们住在西沟村,敌人走错了路,包围了于家峪村。敌人扑空后向此翻山,而我们因不了解情况,也向山上走,将近天明上了西沟那座大山上,因山高风大,又是数九天,冻得人四肢僵硬。我们队长穿的是西式裤子冷的要命,而我们是中式棉裤,相比之下要好一点。我们下山到了安子上村,经侦察得知敌人到了张旗村。由于和敌人相向而行,便急忙原路返回,到了敌人的后面。这次敌人什么也没有找到,从堂尔上返回忻县去了。


我们当时没有固定住地,流动性很强,经常是白天在这村晚上到那村。如1945年的那个春节,三十上午在长湾村,下午转到黄土板村,而夜晚又转移到一面坡村。初一早上吃的派饭,每家每户都是给吃的饺子,因经常转移,夜晚睡觉从来没有脱了衣服盖上被子睡过一夜。每晚睡觉时把棉袄脱下盖在上身,头枕自己穿的鞋和随身带的手榴弹,一个人头迎里,一个人头迎外,挤得很紧,连弯腿的空隙都没有。因一个班十来个人只能住一个屋,有一次我半夜站岗回去挤着睡时,有一个同志嫌我挤他,气得下地蹲了半夜。由于长期和衣睡觉,里边又没有换洗的衣服,每个人身上的虱子都是大丰收。不管白天晚上只要坐下开会时,每个人都在掏虱子。有一次我们在庄上村,我的一家亲戚叫我吃饭时,我那位亲戚嫂子把我的一件内上衣脱下寻虱子,因虱子多的捉不过来,干脆放到炕上用碗碾。在衣服缝合的那些地方有接口、有茬口的那些地方虱子最多,碾过后虱子血把那里的布都染红了。


我们那时穿的鞋并非工厂所做,而是政府把做鞋的布派发到村里,往往是几个妇女合做一双,说是一对鞋细看是两样倒没关系,有的甚至是一只大一只小,穿在脚上一只松一 只紧,走得急了就把松的那一只脱掉了。所以我们都是串的搂根带,即是用麻绳串在鞋的后跟上和脚面捆在一起。这样走起路来就掉不了了。


我们的生活虽然苦一些,但思想上却是愉快的,没有什么闹情绪的,同志之间是团结的,是互相帮助的,亲似兄弟一般,如有谁的鞋破了,自己不会钉的,同志就给钉,班长经常给队员们钉鞋。我们和老乡的关系也很好,不管走到哪里,都住在老乡家里,早上起来把院子打扫得干干净净,把水缸的水给担得满满的。有一次我们住在一个山坡上的村子里,我给老乡担水,水在坡底下,当时老乡使用的都是木桶,很笨重,担上水要爬百米以上的倾角坡确实挺费劲的。但当时也没有感到什么苦。


抗战胜利后,我仍然在部队工作,在工作中,总是感觉文化理论水平太低,接触新事物慢,工作能力太差,没有做出什么明显的成绩。但是我对工作是认真的,尽力埋头苦 干,任劳任怨,总是尽自己的本事把工作做好。就凭这种态度,1948年在宁武馒头山,西北军区第三兵工厂工作时,立过三等功一次。


1953年,我在总后勤油料学校工作时,领导为了提高工农干部的文化水平,解放军总政部成立了一个文化速成中学,因我平时在机关学习较努力,入学考试时的成绩较好,编班时将我编在甲班。开始就从代数学起,而我在入学前修学过分数的大小,还未学过运算,这时感到很难,连个x、y 也未见过。当时我下决心学,利用星期日别人休息自己苦学,随时向别人请教。就这样通过一年半的学习,到毕业时因考试成绩优异获得5元人民币的奖金。


毕业后回原机关(油料学校)工作,于1965 年同样因工作积极被评选为先进工作者。


1947年初,西北军区后勤工业部在宁武县馒头山成立了 兵工第三厂,我于1947年3月参加兵工厂任统计。直到1949年9月,调我到西北军区后勤政治部(住西安)受训指导员,于1950年元旦进入成都市。进入西南军区,分配我到 后勤学校任指导员,直到1952年秋,调往后勤油料学校(住北京)工作,任指导员。油料学校并入后勤学院后,我于1959年底调到青藏办事处(住青海)兵站任指导员。因我不适应高原气候,得了高血压和冠心病,于1960年底调回总后技术装备研究院(住北京)任政治助理员。由于高血压经常发作不适应部队工作,于1963年3月份转业回本县工作,当时分配到县人民委员会办公室任副主任。大约一年后调卫生局局长。文革期间成立了县革命委员会,下设三大组即办事组、生产组、后勤组,我被群众选为后勤组副组长,到恢复原建制后,于1969年底我被分配到县电业局任局长兼支部书记。在电业局工作约三四年后调科技办公室任主任,后改为科技局、科委,我仍为局长、主任,在这期间还兼任科协主席和地震办公室主任,于1981年县第七届人民 代表大会上,我被选为大会常务委员,专职委员。三年到期后又回科委任咨询员,于1987年离休。

回想我这一生,虽然平凡,但我为党、为国家竭忠尽诚乐于牺牲和奉献,无怨无悔,无愧于自己的良心,也无愧于祖国和社会。


关于我们|人才招聘|商务合作|联系我们

版权所有:静乐县天柱山景区旅游开发有限公司 | CopyRight(C) 2015-2024 All Right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