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估游客人数:今天 452人明天 366人后天 398人
英文
韩文
咨询电话:0350-8946831
团队接洽:13903506075
投诉电话:0350-8946729
急救电话:0350-8946968
您当前的位置:主页 > 景点简介
千年古村:盆子水
作者:来源:中国农业新闻网发布日期:2023-10-10查看次数:285


千年古村:盆子水




山西省静乐县地处晋西北黄土高原,隶属忻州市。中庄乡盆子水村位于县城以北静(静乐)杜(杜家村)公路28公里处,是典型的黄土丘陵特色农村,也是功能性老化,物质性残缺的古村落。承载着甚久的建筑文化、生态文化、名人文化、红色文化以及非物质文化都彰显着一个地域,特定历史时期的典型特征。具有一定的社会研究价值和旅游开发、综合利用价值。


一、千年古村,历史悠久



盆子水村全貌(面向南拍摄)


据《山西通史》记载,静乐在旧石器时代就有人类活动。到春秋战国,周赧王八年(公元前307年),赵武灵王破义渠,扎都于静乐,曾练兵县南,就是现在的赵王城。到秦汉,静乐属于太原郡。西汉高祖元年(公元前206年)静乐开始置县,名为汾阳县。到现在已达2224年,到隋大业四年(608年),改汾阳县为静乐县。唐为管州,宋为宪州,金、元又复管州。治所就一直设在当今县城。而盆子水地处沿汾河川30余华里,再穿五村沟20余华里,大路直通县城不足60华里,路途平坦,无需翻山越岭,且地肥水美,宜耕作,宜居住。可以想象,盆子水就是古代商道,古代兵道的重要通道。如果说,隋朝盆子水尚未立村,但十分注重开垦荒田,发展农耕经济的盛唐时期,人们绝对不会放弃盆子水两侧丘陵延绵,中间洼地开阔的这一风水宝地,必然有人在此定居力事农作。果若如此,到现在至少已达一千三四百年,退一步说,即便是宋代立村也已达千余年。


盆子水辛氏一族于明洪武二年(1369年)从陇西迁徙而来,迄今已达650年。而世代相传,辛氏迁来之时,已有尹氏、赵氏和其他姓氏在此定居,年代久远。究竟还能上溯多少年?虽无考证,但称之为千年古村,合乎推断,理在其中,无庸置疑。


二、地势独特,风光旖旎


盆子水具有得天独厚的地理条件。南北两梁承载层层天然良田,同基黄韦山峦,以刚健之势,厚重之态,延伸村之两侧。村前曾有“土牛”,传说是由二郎神担山赶太阳,清倒鞋内尘土所留。这一土丘,突兀矗立,犹如屏障,将偌大村庄遮盖其后。对面松林面积虽小,却古而有之,颇具特色,郁郁葱葱,四季常青,瑞霭笼罩,幽香四溢。林下有一泓温泉,旱不涸,涝不溢,甘冽清爽,祛疾益身。村前小河,清澈见底,欢歌向西,昼夜奔流,汇入汾河。正可谓:“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村前田畴错落,阡陌纵横,地肥土沃,旱涝保收。村之四周,曾有“桦林嘴”、“柳树梁”、“榆树峁”、“杏树洼”、“青杨峁”。由此地名,即可让人穿越时空,驰骋想象,先祖以“树”取其地名,这些地方曾几何时林茂毓秀,百鸟鸣脆,硕果累累,以树成景。据其地貌,依其山水,盆子水形似藏宝葫芦,状如盛水金盆,取村名为盆子水,内涵深刻,外延吉祥,足以彰显先祖心灵层次之高远,文化底蕴之深厚。



盆子水村卫星高清地图(面朝北看)


三、建筑古雅,气势恢宏


盆子水村建筑古雅,蔚为壮观。两楼、六厅青砖砌墙,筒瓦盖顶,巍然高耸,气势恢宏。雕刻精致,书法遒劲;长条青石,铺就台阶;院中甬道相衔,山石图案点缀。传统特色令人怡悦,美学价值引人考究。32套大院或座落梁上,或建于低处,鳞次栉比,层次分明,尽显地域特色。数座套院,大门宽敞,设计精心,或五院相连,或三院互通,房屋错落有致,排列各具风格,窗棂精工,颇具匠心。阁洞底为洞,顶为阁,浑然一体,青石砌洞,坚如磐石,阁楼飞檐翘角,雕梁彩栋。阁内钟声雄浑,旋绕太空。旗杆院插旗基石,至今尚存,为盆子水赵氏一族达贤名流的真实见证。古色古韵的戏台,容纳千人的露天剧场,这一个个古韵典雅的建筑符号,彰显着盆子水列祖列宗的深思远虑与睿智才华。更令人惊叹的是村中多数院落青石铺垫,逢雨不泥泞,遇尘利清扫。大小通道同样以石铺路,一年四季,洁净无尘。从这里,不仅看到先祖所付出的艰辛劳动,心血和汗水,也让后人看到了当时村民凝心聚气,热心公利的精神风貌。因为如此浩大而艰巨的工程,绝非几户人家可以完成。盆子水曾修有寺洼庙,山神庙,狐神庙、关公庙、娘娘庙同建一处寺院,四周墙垣圈围。松林庙独立林下,一字六间。所有庙中塑像流光溢彩,壁画栩栩如生,曾作为人们拜祭祈福的场所。再拓展思维, “寺背后”的地名,绝非凭空而来,可以想象,这里曾修有庙宇或寺院。“松树塔”曾建有巍峨高塔,却因年久失修而坍塌。数处古迹或遥相呼应,或集于一处,为静乐乃至外地游客的游览圣地。“沙塔上”是否有巍峨高塔,高耸入云?亟待考究。同时,盆子水村还有深不可测的地窨,无人敢探的“响马窑”,同样具有一定的考古价值。


四、物华天宝,宜居宜业


自古以来,盆子水就是矿藏丰富的宝地,盛产杂粮的圣地,宜居宜业的福地。煤炭蕴藏量大质优,取之不尽;石灰石随处可见,用之有余;砖瓦原料比比皆是,随时可取。五谷杂粮,品种繁多,穰穰满家。尤以莜麦、山药、豌豆、油料闻名全县。世移代迁,寒暑易节,盆子水人既以心平气和之德行,铮铮铁骨之脊梁,击壤而歌,茹若稼穑;也心坚行苦,笃行不倦,致力开采煤炭炊餐取暖;加工土石以备修建。而更多的剩余农副产品,一者变卖,集腋成裘,积攒致富;二则通过加工变产品为商品,繁荣经济。缸坊院是集酿酒、酿醋、制粉、做豆腐于一体的加工作坊。就当时而言,可谓设施完善,功能齐全,所酿制的醇酒甚为畅销。铺子院曾为日杂百货及药品交易集散地。受晋商影响,盆子水人还顺时应势在县城开设“静泉当”,享有一定知名度。


这里,也是坚守正义,传承红色文化的一方热土。1946年5月4日,名为学校,实为培训革命干部的范亭中学,就在这个古村落开课训练,教师20余名,学生500多人。7月,学校迁返崞县。


五、钟灵毓秀,人才辈出


星移斗转,世移代迁,朴实无华的世代盆子水农民视土地为根本,面对高寒气候,靠天吃饭之困顿,刚直坚韧、泰然应对,以独特而持久的人格力量,日出而作,日落而息,不仅养育了一代又一代的盆子水人,而且以耕读传家,教化育人,使道德涵养浓厚积淀,文化元素与年升华,培养了大批有识之士,能干之才。文韬武略,各领风骚,贤达名士,层出不穷。出生乾隆年间的辛深为国子监太学生,出任翰林院典籍,官封正七品。“掌出纳文移”,“以钤往来文牒”。业绩斐然,为彰其功,乾隆五十一年,皇家在盆子水为其赐盖楼院。乾隆五十九年为其赠匾“声振玉堂”,至今保存完好。赵继皋为清代奋武校尉,通武艺,善带兵,位居正八品,其坟茔筑有牌楼。赵登云为清代七品官员;辛録、辛普、辛玉柱为清朝贤达,有口皆碑。由盆子水迁往宁武的辛鈵曾任五台知事。从盆子水赵氏家族迁往宁武县定河村的赵五美书通二酉,学富五车,曾培养不少庠生、举人。其碑镌刻“清岁贡生六品功碑”。辛玉壁、辛玉玺名列咸丰年间监贡。辛玉壁初授仕郎,升授登仕郎,级为九品。辛玉镜,才华横溢考取秀才;辛润满腹经纶,先中秀才,后进廪生,曾任三区区长。两人却因废除科举制度而无缘中举。


出生于晚清、民国初期有所建树,颇有名气的有:辛景星为盆子水首位大学生,曾擢升国民党少将,后从教静乐中学,莘莘学子多出门下。辛清碧南下四川,曾任绵阳地委书记,正厅级干部,勤政为民,政绩显赫。辛景月投奔延安,矢志革命,为鲁艺首批研究生,曾任包头日报社社长,宁夏新华分社社长,新闻巨匠,正厅干部。赵文彦义赴国难,戎马倥偬,大校军衔,师级干部,曾任兰州军区供应部部长。祖籍盆子水迁往定河村的赵儒鸿曾任华北局晋绥公署税务局局长;赵儒元曾擢升阎军少将,解放后为省政协委员。辛有维从戎年久,屡有擢升,军衔大校。赵巨生、辛瞒则、杨梦珠为国捐躯,彪册青史。辛保龙风华正茂投身革命,直到退休。辛步云年方弱冠,参与“两战”,提升区长。辛俊龙、辛景辰、赵培龙半世从医、悬壶济世,有口皆碑。辛万义、辛银龙躬耕杏坛,育德育才,桃李喷香。


综前所述,这对从立村到清末不足五百人的村庄来说,确实是了不起的成就。


建国后,更是人才辈出,贤达崛起,部队出校官,政界有处级,政法有警官,金融有行家,文坛显高手,教苑多良师,科技领风骚,创业有能人,文艺彰奇才。更喜年轻一代学有所成,造诣颇深,本科生举不胜举,研究生不乏其人,博士生大有人在,留学生与年俱增。


六、艺术之乡,遐迩闻名


盆子水村历来是礼义之乡,文明之地,耕读并重,崇尚文明,讲究伦理是世代传承的优良传统。从乾隆年间到清末,先后有辛深、辛晏、辛光、辛玉玺、辛润、辛玉镜为县城寺坡上修复大成殿慨然捐款,“福缘善庆”功德碑均有记载。道光七年,辛怀盛、赵飞鸿、辛贵文为建磨管峪庙宇,慷慨解囊,碑上留名。直到当今,每有公利之事,必有忘我之人,大义出资者枚不胜举。而艺术相传,薪火相接,继承非物质文化遗产更是其主要表现形式和有效载体。工书画,善雕刻、精武术、乐纸艺者层出不穷,更以道情、剪纸遐迩闻名。



静乐道情传承人辛存林(左)登台献艺


盆子水道情自清代以来即有记载,其时,就有“唱遍晋西北、迹留陕甘蒙”之说。从清末到现在参加道情演出者多达二百余人。道光年间的辛铜、光绪年间的辛换换所带领的晋剧或道情戏班曾活跃在本县和外地。也先后涌现出诸如:辛李拴、赵巨海、辛兰海、赵全林、辛改荣等一代道情名角。辛存林更是净末生丑旦无所不通,无所不精,其扮相尽善尽美,曲调多变,字正腔圆,演艺精湛,形象逼真,剧中人的喜怒哀乐,表现的淋漓致尽,以饱万千观众眼福耳福。此后,年轻一代后浪推前浪,演艺团队日益壮大,演出艺术精业求精,演艺名角脱颖而出。辛爱东、毛变秀评被为市级非物质文化传承人,为盆子水这一艺术之乡增了光,添了彩,确实可喜可贺,可点可赞!



辛芙英代表作《姥爷送外甥》


出生晚清的辛芙英,以剪纸大师誉满三晋乃至全国,且名扬海外。其作品构思新颖,主题鲜明,剪工娴熟,线条流畅,细如春蚕吐丝,粗如大笔挥沫。花鸟虫草,栩栩如生;人物神仙,各具神态;静者成趣,动者跃然;诸多作品参展英国,日本等国家,视为珍品,精心收藏。静乐被誉为“中国剪纸艺术之乡”,辛芙英的精工之作入选甚多,功不可没。继辛芙英之后,盆子水剪纸艺术能工巧匠举不胜举,其作品大都反映仁、义、礼、智、信,体现真、善、美,针贬假、恶、丑。


申报剪纸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的辛翠平是盆子水又一剪纸高手赵引引之女。她曾接受中央、省、市电视台的采访,并现场进行了剪艺表演,人们无不为其精湛的镂空艺术而称奇叫绝。她还应邀前往北京恭王府展示了自己独特的才艺,赢得了参观者的阵阵喝彩。

关于我们|人才招聘|商务合作|联系我们

版权所有:静乐县天柱山景区旅游开发有限公司 | CopyRight(C) 2015-2024 All Right Reserved.